展开菜单

老北京八旗涮肉宝坻

直隶有拱卫京畿的重任,直隶一省驻扎多少绿营和八旗?

清代的各省中,以直隶为最重,素来负有拱卫京畿的职责。既然直隶为各省之首,那么驻防在直隶的八旗和绿营有多少军队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先要从清代的八旗驻防开始谈起。

众所周知,从清初到清末,八旗军队一直维持在20万人左右,绿营一直维持在6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变动不大。另外,八旗的20万人中,驻防京师的人数为10万左右,剩下的10万人驻防在各省。就八旗驻防来说,每个省的情况又有不同,省一级的八旗驻防军最高统领为八旗将军和八旗都统,他们两者的等级是一样的,即设将军的地方不设都统,设都统的地方不设将军。

各直省的八旗驻防军共设将军九人,计:山西绥远将军、江苏江宁将军、福建福州将军、浙江杭州将军、湖北荆州将军、陕西西安将军、甘肃宁夏将军、四川成都将军、广东广州将军。八旗驻防设都统的仅有两处,即直隶张家口都统和热河都统。

从八旗驻防的情况来看,直隶的八旗驻防兵力最多,具体分为五处:

一,直隶小九处

顾名思义直隶小九处就是有九个驻防地,即宝坻驻军,大约兵力四百五十人;采育驻驻军,大约五百人;东安驻军,兵力大约四百人;沧州驻军,兵力大约六百人;保定驻军兵力大约八百人;固安驻军,兵力大约四百人;雄县驻军,兵力大约三百人;良乡驻军,兵力大约三百人;霸州驻军,兵力大约四百五十人。这九个地方的八旗驻军,兵力共有4200余人。

二,热河

热河是清代皇帝的行宫所在地,其兵力部署自然也是重中之重。设热河都统一人,协领五人,辖佐领二十人,前锋校十人,防御二十人,骁骑尉二十人,领催、骁骑一千六百名;喀喇河屯领催马甲四百名;察哈尔领催、马甲四千九百二十名;木兰围场领催、马甲一千名。

康熙中期建避暑山庄于热河,设总管、守备、千总分守各行宫;康熙末年,设防御八名及满洲、蒙古兵数百名。乾隆三年(1738年),增热河驻防兵二千人,委前锋校、前锋、领催、鸟枪领催及马甲兵,以一千四百人驻热河,四百人驻喀喇河屯,二百人驻桦榆沟。

热河初设副都统一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改设都统,除掌围场事务外,还兼管热河地区蒙古人民事务。乾隆时期,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于是又先后增加驻军,到乾隆中期时,一共增设了八百驻军。嘉庆三年(1798年),朝廷有设围场副都统一人,防御八人,骁骑尉八人。如此算来,光是热河驻军就接近万人。

三,密云

密云设副都统一人,驻扎密云县,辖分驻防守尉五。设有协领四人、佐领十六人,防御十六人,骁骑尉十六人,前锋二百二十人,领催八十人,马甲一千四百八十人,步甲一百人。因密云是京师的重要外围防守圈之一,因此朝廷对密云的驻军一直十分重视,派有精锐八旗驻防,兵力两千人左右。

四,山海关

山海关设副都统一人,驻扎山海关,辖分驻防守尉三人,协领二人,佐领八人,防御八人,骁骑尉八人,领催、马甲共一千二百余人。

五,张家口

张家口设都统一人,驻扎张家口,辖协领五人,佐领十八人,前锋校八人,防御十八人,骁骑尉十八人,领催、马甲四千七百人。张家口一直是直隶的重要防区之一,所驻扎的八旗军队也是精锐之师,战时可迅速拱卫京师。

直隶省绿营的驻军规模较其他各省也最多,除了直属总督、提督的八千绿营兵外,另外还在马兰镇设置六营,在泰宁镇设十一营,在宣化镇设十六营,在天津镇设十营,在正定镇设五营,在大名镇设七营,在通永镇设四营。

也就是说,直隶一省的八旗驻防军大约有两万人,而绿营兵力更多,除了总督、提督所辖的八千人外,还有七镇59营,以每营500人计算,辖有三万人左右,整个直隶的八旗和绿营共有大约六万兵马。毫无疑问,直隶的军事力量都远远胜过其他各省,理所当然地负有拱卫京畿的重任。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这么“讲礼?

满清八旗有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那就是“黄红白蓝,四正四镶”。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在原来满洲的牛录制度的基础上始建四旗,是为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和镶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是在黄、蓝、白色旗帜(和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颜色图案基本一样)上面镶红边,镶红旗是在红色旗帜上面镶白边。

八旗在制度上定300人为一牛录(最初满洲人的前身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10人中立1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此处牛录是大箭的意思,额真是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了八旗制度),5牛录为1甲喇,甲喇汉语“队”的意思),首领叫甲喇额真,后汉语译为“参领”,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首领叫固山额真,后汉语译为“都统”(但需要指出的是后来都统和旗主逐渐不是一个概念,都统是管理旗务的行政官员,旗内成员对其不像对旗主那样具有主奴之分需要尽相关义务)。

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见上),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一个固山即为一旗。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

随着满清和军事实力的扩张,又出现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满清入关以后,八旗主要驻防京城和各战略要地,以京城而论,第一层是京城内八旗(参见上图),第二层包括顺义、昌平、三河、良乡、宝坻、固安、采育,在这些靠近北京的地区,八旗驻防与京城内八旗所居方位相对应,每一旗分驻一处,作为京师禁卫部队的外围和延伸;第三层包括霸州、玉田、滦州、雄县,每处两旗合驻,与更远的保定、沧州、太原、德州互为表里,声势联通,形成北京八旗驻防体系的最外一个环节。

其他战略要地,清朝有一个逐渐驻防的过程,最早固定的三个八旗驻防城市是江宁(今江苏南京)、西安和杭州,这三个地方都是历史上曾经的都城,可以看出清朝的用意在于用八旗重兵镇守可能成为反清中心和基地的地方。

之后,又在京口(即江苏镇江)设立第四个固定的八旗驻防点,这是为了防备郑成功等对江南的冲击。

全国性的八旗驻防制度是在三藩之乱平定之后才推广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西北、中南、东南以及东北、内外蒙古、天山南北和西南,都逐渐布局完善。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全国共有将军级八旗驻防单位13个,分别是:西安、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绥远城、宁夏、成都、伊犁、盛京、吉林和黑龙江,此外,察哈尔都统也是和驻防将军平级的八旗军事机构。

清朝为解决八旗军队人数较少而国土面积广袤的矛盾,采取居重驭轻的策略,以重点驻防和集中机动作为八旗驻防的原则,首先看重东北、直隶,次一步才重视西北和东南沿海。同时把日常的守护衙门、仓库和以及缉查等军务工作从八旗军队身上剥离,使得八旗有一种“弹压地方,其势隐然而重”(清世宗即雍正帝朱批语)的作用,数量较少,起到的效用却较大。

需要补充的一个花絮是皇帝本人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属于正黄旗,而是属于镶黄旗,如果其要按照一般满族人的习惯说法介绍自己,或许应该是镶黄旗某某佐领上弘历,虽然他不需要这样介绍自己。

大清八旗涮肉怎么样

有團購所以就去一試,去了之後感覺很好,他的手切羊肉很正宗,很新鮮

八旗制度的历史弊端

【 清朝八旗制度的历史弊端 】(阎崇年)
满清占了北京之后,八旗子弟从容入关,到了北京,怎么办,怎么安置这些人?我给概括一下:搞了个十定。
第一,定身份。旗人当时不叫满族,旗人,就是在旗的,民人就是不在旗的,不在旗的叫民人。我看有的书说叫“旗民”,这是不对的。它是两个概念,旗是旗,民是民。北京吧,旗人就是在旗的,不在旗的汉人、回族等等,都叫民人。它叫只分旗、民,不分民族。这个身份是终身的,你在旗终身在旗,世世代代在旗,民人不在旗,世世代代不在旗,个别的例外。
第二,定旗分。八个旗,白旗,你就终身是白旗,子子孙孙是白旗,但是里头有例外,我说是一般的情况下,中间也有变动。
〖〗
第三,定佐领。某某人是八旗满洲里面的蓝旗,蓝旗下某参领,某参领下的某佐领,下面谁谁谁,世世代代都是这个佐领,子子孙孙都是这个佐领,个别情况有调整、有例外。

第四,定住地。住在哪儿是固定的。以北京来说,两黄旗住在北城,两白旗住在东城,两红旗住在西城,两蓝旗住在崇文门和宣武门以里,这叫京城八旗。那驻防八旗呢,就设立满城,杭州、成都、福州等等,设立个满城,就是旗人在里面住,修了城墙。
〖〗
第五,定钱粮。吃饭怎么办?国家供养,旗人有钱粮,俗话叫“铁杆庄稼,旱涝保收”,铁饭碗。

第六,定土地。原来在关外他是有地的,在赫图阿拉他是有地的,进了关入占了北京之后,这地怎么办?圈地,京畿圈地,圈所谓“无主荒田”,分给从容入关,八旗兵及其眷属。问题就来了,他住在北京城里,地可能分在丰润、宝坻,怎么种啊?这就出现了庄头,就是寄生虫。《红楼梦》里的乌进孝这类庄头,给他经营,帮着给拿地租,后来有人把地卖了。
第七,定营生。旗人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当兵他是一家出一丁,后来当然有点变化了,他有八个儿子不能都当兵去了,缺不够,兵员不够,没那么多,剩下人做什么呢?吃的有保证了,有钱粮;住的有了,到北京以后圈房,我讲到顺治的时候,讲到六大弊政,圈地占房。北京内城原来所有人统统搬走,房子留给旗人住。住有了,占了房子,地有了,圈的地分了,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做什么呢?有人说,说清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八旗子弟游手好闲。我说这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他做什么呢?手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这手只有游手,没有事干只有好闲。
E1〗
第八,定学校。后来发现满人小孩要上学,学校要分等级:宗学、觉罗学,就归宗人府管;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归内务府管;八旗叫八旗官学,也叫八旗学,归八个旗分着管。学校是固定的,分等级的,和汉人要分开,和民人也要分开,后来上到了高一级的学校了,但是考试单有名字。

第九,定婚姻。旗、民不通婚,包括满与汉、回人、苗民等等不能通婚,很多少数民族,不光是汉族。旗、民不通婚,个别有例外了,那另说了,就总体做了规定,旗、民不通婚。

第十,定司法。旗人犯了法,地方官不能审理,单有一个审理的程序。旗、民犯了同样罪,同罪不同刑。《大清律例》规定:旗人犯了徒刑,一年折合枷号五天,就是判一年刑,要是民人判一年刑的话,旗人就关五天就行了。

实际上不止这“十定”,还有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八旗制度它是从满清入关之后就这么定下来了,一直到清末。到清末北京旗人有多少人呢?《北京市志稿》对宣统年间北京旗人的户口有一个统计:京城24旗,黄旗30312户,白旗34924户,红旗24317户,蓝旗29230户,合计118783户。就是11万多户,一户有人说是五口之家,我算了大约要六口之家,父母、夫妻再加几个孩子,大约五口到六口之间吧,这么个数,平均起来算。京城宣统时候旗人总数多少呢?北京旗人大约20万户,人口大约100万,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我叫做“旗人群体”,那全国这个群体就更大了。这个旗人群体不工、不农、不商,吃钱粮,一代一代寄生下来,靠国家供应,后来国家就供养不起了。八旗制度在满清入关以前适应了当时的游牧战争环境,亦耕亦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把分散的满人连接到一起,用军事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战斗力量。但是,夺取政权之后,占了北京之后,在新的形势之下,八旗制度怎么改革,怎么适应新的形势?也做了一些改革,修修补补,因为八旗生计问题在康熙年就出现了,雍正时就很严重了。有的人没饭吃了,发到东北开垦去了,路费给你,给你点安家银子,这些人怎么肯到东北种地去啊,领完银子再跑回来。所以,八旗生计问题是困扰清朝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愈演愈烈。最后,八旗制度崩溃了,清朝的宝顶腐烂,坏掉了。八旗制度,清朝的基础崩塌了。最后结果只有一条,就是清朝垮台了。清朝皇帝有八次历史机会,但是都失去了,不做图强维新的改革,不做重大的改革,修修补补、应应付付,最后受害最大的首先是八旗子弟,辛亥革命之后,它们种地不会,做工不会,经商不会,拉洋车也不会。我看到很多材料,没有饭吃,文化又不会。所以说清朝,八旗制度兴则清朝兴,八旗制度衰则清朝亡。

北京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

在北京一般在一些老的胡同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刷羊肉。

老北京涮肉牌子侵权不?

勅 简体“敕”
chì
意思:(1)帝王的诏书,命令。如:勅赐...
-->